来源:唐河红十字会医院
唐河妇科医院分析, 月经过后几天又出黑血可能由以下多种原因引起:
生理因素
排卵期出血:一般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 天左右,由于排卵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,使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,而出现部分子宫内膜脱落,引起有规律的阴道出血。通常出血量较少,可能表现为黑血,持续时间一般为 2-3 天,最长不超过 7 天,可伴有轻微的下腹部不适或腰酸。
月经回潮:月经结束后,宫腔内可能还残留少量的经血,在活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,这些经血会排出体外,因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,血液被氧化,所以颜色发黑。这种情况一般出血量较少,持续时间也较短。
病理因素
妇科炎症
子宫内膜炎:子宫内膜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,发生炎症,导致子宫内膜充血、水肿,容易引起子宫出血。炎症还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,使经血排出不畅,从而出现月经过后又有黑血流出的情况。
宫颈炎:宫颈部位的炎症可导致宫颈黏膜充血、糜烂,容易引起接触性出血。在月经结束后,可能因性生活等因素刺激宫颈,导致少量出血,血液在阴道内停留时间较长,就会变成黑色。
妇科疾病
子宫肌瘤: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,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,影响子宫收缩,导致月经后子宫内仍有残留的血液,进而出现黑血。患者还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等症状。
子宫内膜息肉: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息肉,息肉表面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。月经结束后,可能会有少量出血,表现为黑血。
内分泌失调:长期的精神压力、生活不规律、过度节食等因素,可能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,导致激素水平失衡。例如,雌激素水平不足可能使子宫内膜修复不良,孕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剥落和收缩,从而出现月经后又出血的现象,血液在宫腔或阴道内停留时间较长,就会呈现黑色。
其他因素
药物影响:如果服用了紧急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,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,引起撤退性出血,表现为月经过后又出现黑血。一般在服药后一周左右出现,出血量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。
放置宫内节育器:部分女性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,可能会出现月经异常,如月经量增多、经期延长或月经后少量出血等。这是因为节育器可能会刺激子宫内膜,导致子宫内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,从而引起出血。
如果月经过后又出黑血的情况偶尔出现一次,且出血量较少,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,可以先观察。但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,或伴有腹痛、发热、月经量过多、经期延长等其他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,进行妇科检查、B 超、性激素六项等相关检查,以明确病因,针对性治疗。